刑事立案后可以撤案吗


刑事立案后,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撤案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刑事立案,简单来说,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就会决定立案,然后开展后续的刑事侦查等司法程序。 而关于撤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第一种情况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比如说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一方动手轻轻推了对方一下,对方倒地受了点皮外伤,这种情况情节就比较轻微,危害也不大,一般不认为是犯罪,如果已经立案了,就可能撤案。 第二种是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追诉时效就是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过了这个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了,已经立案的也就可以撤案。例如,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就过了追诉时效。 第三种是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特赦令是由国家发布的,对特定的犯罪分子免除刑罚,如果某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特赦了,那相应的刑事案件就可以撤案。 第四种是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这类犯罪比较特殊,得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向法院告诉,法院才会受理。像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等就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没有告诉或者中途撤回告诉了,已经立案的可以撤案。 第五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人都不在了,刑事诉讼活动也就失去了对象,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撤案。 第六种是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总之,刑事立案后不是绝对不能撤案,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来进行。 相关概念: 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 特赦令:是由国家元首或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发布的赦免令,通常是对特定的犯罪分子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罚 。 告诉才处理:某些犯罪行为须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诉,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原则。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