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是否可以免除?
我前几天因为一些小疏忽违反了相关规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但我不是故意的,而且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小,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处罚是否可以免除呢?我很担心会留下不良记录,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展开


行政处罚是否可以免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比如常见的罚款、吊销许可证等都属于行政处罚。 在我国,有一些法律规定了可以免除行政处罚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比如说,小明在路边摆摊卖水果,没有办理相关的经营许可证,被城管发现了。但小明是第一次摆摊,而且刚摆没多久就被发现了,还没卖出多少水果,也没有对周围环境和秩序造成太大影响。在城管告知后,小明立刻停止了摆摊并积极配合整改。这种情况下,就符合“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条件,城管可能会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另外,如果当事人能证明自己没有主观过错,也可以免除行政处罚。例如,某商家销售的食品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但商家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并且按照规定进行了查验,不知道该食品存在问题,那么就有可能不被给予行政处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符合可以免除行政处罚的条件,最终是否免除还是要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所以,如果您认为自己的情况可能符合免除行政处罚的条件,应当及时向行政机关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的证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