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后是否能中止执行程序?
我有个案件已经进入执行程序了,但我觉得判决有问题,就提出了申诉。现在我担心执行会继续进行,导致后续难以挽回损失。我想知道在申诉之后,执行程序能不能先停下来呢?
展开


在法律领域,申诉后执行程序能否中止是很多当事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要明白申诉和执行程序的基本概念。申诉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重新审查处理案件的一种诉讼请求。而执行程序则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一般情况下,申诉并不必然导致执行程序的中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这是因为生效的判决、裁定具有既判力和执行力,在没有经过法定程序改变之前,应当维持其效力并予以执行。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可以中止执行。比如,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也就是说,如果案件进入到再审程序,并且法院作出了中止执行的裁定,那么执行程序就会暂时停止。 此外,如果在申诉过程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类似中止执行的效果。 当事人在申诉后想要中止执行程序,需要符合特定的法律条件。如果符合法定情形,通过合法的途径是有可能实现执行程序的中止的。但这需要当事人积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来主张自己的权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