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中申请人能否将债权转移?
我有个案子在执行阶段,我现在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想把这个债权转给别人。但我不太清楚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到底可不可以进行债权转移,这么做有没有什么限制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来问问。
展开


在执行程序中,申请人是可以将债权进行转移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 首先,从法律依据来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规定,申请执行人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依法转让给第三人,且书面认可第三人取得该债权,该第三人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通俗来讲,一般情况下,只要这个债权不属于法律规定不能转让的那几种情况,申请人就可以把债权转让给别人。比如,有些基于特定身份关系产生的债权,像抚养费请求权,这种就是根据债权性质不能转让的。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债权不能转让,那通常也不能转让。 在执行阶段进行债权转移时,申请人需要书面认可第三人取得该债权,之后第三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法院在审查符合规定后,会予以支持。这就意味着,一旦债权转移并得到法院认可,新的债权人就可以继续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推进执行程序。 不过,债权转移后,需要及时通知债务人。虽然债权转让不以通知债务人为生效要件,但如果不通知债务人,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也就是说,债务人可能还是会向原债权人履行义务,而不知道已经有了新的债权人。所以,为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及时通知债务人是很重要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