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械聚众斗殴是否可以调解?


持械聚众斗殴能否调解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持械聚众斗殴。持械聚众斗殴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并且其中一方或双方持有器械的行为。这里的器械包括刀具、棍棒等足以致人伤亡的工具。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持械聚众斗殴属于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 对于刑事部分,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调解的。因为刑事犯罪不仅仅是对受害人的侵害,更是对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的破坏。一旦构成犯罪,就需要由国家司法机关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权威性。不过,犯罪嫌疑人如果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而对于民事部分,也就是受害人因持械聚众斗殴而遭受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是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的。比如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双方可以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赔偿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总的来说,持械聚众斗殴的刑事部分不能调解,但民事赔偿部分可以调解。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当事人应该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同时妥善处理民事赔偿问题,争取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