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方是否能解除合同?
我之前和别人签了合同,现在因为一些原因没办法继续履行了,我算违约方。我想知道,像我这种违约方是不是有权利解除合同呢?不太清楚法律在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想了解下具体情况。
展开


在一般的认知里,合同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违约方似乎不应该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但实际上,根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下,违约方也是可以解除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有前款规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这意味着,如果出现上述法律规定的情形,违约方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解除合同。比如,合同的标的物已经灭失,这就属于事实上不能履行;或者继续履行合同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履行费用过高,这种情况下违约方可以请求解除。不过,即使合同被解除,违约方还是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对方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所以,违约方在特定情况下有解除合同的途径,但也不能逃避应负的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