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可以上失信名单吗,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在探讨合同纠纷是否可以上失信名单以及法律上的标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失信名单。失信名单,也被称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在合同纠纷中,并非所有的纠纷情况都会导致当事人被列入失信名单。一般来说,只有当合同纠纷经过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后,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这些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才有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例如,在合同纠纷判决后,一方明明有足够的资金和资产来履行合同义务,如支付货款、交付货物等,但却故意拖延、拒绝履行。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当事人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法院的执行工作,阻碍法律的正常实施。比如,伪造合同履行的相关证据,或者对执行人员进行暴力威胁等。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有些当事人为了逃避合同义务的履行,可能会通过虚假诉讼来制造虚假的法律关系,或者将自己的财产进行隐匿、转移,使法院无法执行到其财产。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根据法律规定,被执行人应当如实向法院报告自己的财产情况。如果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就属于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法院可以据此将其列入失信名单。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能会对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限制其进行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如果被执行人违反了这些限制消费的规定,也会被纳入失信名单。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能会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但如果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该协议,法院同样可以将其列入失信名单。
所以,合同纠纷本身不会直接导致上失信名单,但如果在纠纷处理过程中,一方不遵守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存在上述规定中的情形,就很有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被列入失信名单后,失信被执行人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比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可能会被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甚至在出行、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应当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避免因失信行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7个最新问题
临时停车超时算违规吗?违章处罚如何执行?
研究生考公务员是否免笔试,公务员体检套餐该如何预约?
离婚带2娃再婚会怎么判?
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是多长时间?
污染环境罪可以适用缓刑吗
有限责任公司修改公司章程是否需要提交决议文件?
电梯显示两杠报警时是否不要惊慌并停在所在楼层?
大学生暑假工交五险一金有什么后果?
中国最重要的法律是哪 部?
办房产证需要本人去吗?
老年人养老保险能领取多少钱?
办食品厂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公司没有签合同辞职可以拿到赔偿吗?
如何起诉拖欠工资?
赌博量刑结果是怎么算的?
债务起诉诉讼时效中断后何时重新计算 诉讼期间?
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如何能冻结?
已为您展示了 17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