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赔款后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吗?


在刑事案件中,赔款后是否可以不被追究刑事责任,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否定评价和制裁。而民事赔偿则是指犯罪人对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进行的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比如情节较轻的故意伤害(轻伤)、侮辱、诽谤等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也就是说,在这类可以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中,赔款并获得被害人谅解后,是有可能不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罚的。 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刑事案件,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即使犯罪人进行了赔款,也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因为这些犯罪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国家必须依法进行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是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即使犯罪人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也不能改变其犯罪行为的本质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此外,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要求犯罪人赔偿因其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犯罪人的赔偿情况可以作为量刑的一个情节来考虑。如果犯罪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表现出一定的悔罪态度,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适当从轻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赔偿了就可以不被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刑事案件赔款后是否可以不被追究刑事责任,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对于轻微刑事案件,赔款并获得谅解后有可能从宽处理;而对于严重刑事案件,赔款不能免除刑事责任,但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