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失犯罪是否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我在生活中遇到个事儿,有人因为疏忽大意导致了一种可能危害到我的情况,我当时本能地采取了一些制止措施。我就想知道,像这种对方属于过失犯罪的情况,我采取的这些制止行为算正当防卫吗?法律上对这种情况是怎么规定的呢?
展开


在探讨对过失犯罪能否进行正当防卫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正当防卫和过失犯罪。正当防卫指的是,当我们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因为正当防卫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用承担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呢,是说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从理论上来说,正当防卫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对于过失犯罪而言,它通常是在危害结果已经发生之后,才被认定为犯罪。在过失行为实施的时候,行为人往往并没有犯罪的故意,危害结果也不是即刻发生的。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发现过失行为时,可能并没有面临紧迫的不法侵害,不符合正当防卫所要求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一条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对过失犯罪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假如过失行为正在实施过程中,并且已经对合法权益造成了紧迫的、现实的危险,那么此时是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的。比如,某人因为疏忽大意,在驾驶汽车时即将撞到他人,在这紧迫的时刻,被威胁的人采取措施制止汽车的撞击,这就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所以,判断对过失犯罪能否进行正当防卫,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正在进行的、紧迫的不法侵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