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是否可以转变为职务侵占?
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不过在一定情形下,挪用资金行为有可能转变为职务侵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的基本定义。挪用资金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这里强调的是暂时使用资金,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例如,员工为了应急,私自挪用公司资金用于短期周转,打算之后归还。而职务侵占则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也就是说,行为人具有永久占有单位财物的意图。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了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了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那么 ,挪用资金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变为职务侵占呢?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否从暂时使用转变为非法占有。如果挪用资金后,行为人有以下情形,就可能被认定为职务侵占:一是携带挪用的资金潜逃,这种行为明显表明行为人不想归还资金,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二是挪用资金后采取虚假发票平账、销毁有关账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资金难以在单位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三是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资金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资金的去向。
例如,小李挪用公司资金用于炒股,一开始他打算盈利后就归还。但后来股票亏损,小李为了掩盖挪用资金的事实,伪造了公司的财务账目,这种行为就有可能从挪用资金转变为职务侵占。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挪用资金是否转变为职务侵占,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行为表现、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有归还的意愿和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仅因为挪用资金时间长或者暂时无法归还,就认定为职务侵占,必须结合具体证据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欠了银行14天无力偿还会有哪些后果?
民间借贷担保公司是否可以做担保?
二手电动车需要过户吗
前妻起诉要孩子抚养权和抚养费怎么办?
误诊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二手车营业执照应该办个体还是公司?
二婚城市户口能否跟随男方上户农村?
交过社保考公还算应届生吗?
老师打学生算犯法吗
我国诉讼的种类不包括什么?
如何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检索?
微信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涉恶一般成员判刑几年是如何量刑的?
主播经纪人合同没工资该怎么办?
劳安字[1989]1号劳动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具体是怎样的?
房屋租赁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发生交通事故都涉及到哪些刑事法律?
非吸证据不足会怎么判?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