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有哪些类型,购买小产权房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小产权房指的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所以也被称为“乡产权房”。小产权房并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 小产权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的,即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子,只属于该农村的集体所有者,外村农民不能购买;第二种是在集体企业用地或者占用耕地违法建设的房子;第三种是各类农业园或养老院的别墅:这类房屋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无法得到赔偿,因为买卖合同是无效的。 购买小产权房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首先是无法办理产权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小产权房没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不会给予备案。这就意味着购房者没有合法的产权,无法对房屋进行转让、抵押、继承等操作。 其次,交易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小产权房买卖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所以这类房屋的交易合同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合同,购房者可能会面临房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再者,面临拆除或没收风险。如果小产权房是违反规划建设的,那么就可能会被相关部门拆除或没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购房者可能会因此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小产权房在质量监管方面往往存在缺失,房屋质量可能无法得到保障。同时,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水电、燃气、通信等可能存在问题。而且小产权房所在的小区物业管理也可能不规范,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都会受到影响。 总之,购买小产权房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购房者在做出决策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谨慎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