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就能获得二倍工资?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职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一定就能获得二倍工资。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相关情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二倍工资规定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条法律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要获得二倍工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时间条件。用人单位必须是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从你入职开始计算,在第一个月内,用人单位有时间来与你签订劳动合同,这段时间是法律给予用人单位的合理准备期。如果超过一个月还没签,那么从第二个月开始,用人单位就需要支付二倍工资。例如,你在3月1日入职,用人单位在4月1日之后还没有和你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从4月1日起,用人单位就需要支付你二倍工资。 第二个条件是责任主体。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主要在于用人单位。如果是劳动者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其已经尽到了诚实信用的义务,如多次通知劳动者签订合同等,那么用人单位无需支付二倍工资。比如,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送了书面的签订合同通知,并且有劳动者的签收记录,但劳动者就是不签,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二倍工资。 此外,还有一个仲裁时效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如果你要主张二倍工资,需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可能会面临仲裁请求不被支持的风险。 综上所述,职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必然能获得二倍工资,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条件、责任主体以及仲裁时效等因素。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