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拘禁是否能引发正当防卫?


要探讨非法拘禁能否引发正当防卫,首先需要明确正当防卫和非法拘禁这两个法律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当我们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我们采取的用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坏人的侵害时,我们可以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而且不用因为伤害到坏人而担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则是指,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通俗讲,就是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把别人关起来或者限制其自由,不让人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在非法拘禁的情形下,是完全可以引发正当防卫的。当一个人的人身自由被非法剥夺,这显然是一种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被拘禁者为了恢复自己的人身自由,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比如,在被非法拘禁过程中,如果拘禁者使用暴力威胁被拘禁者的生命安全,被拘禁者可以进行反抗,使用适当的力量摆脱拘禁。只要这种反抗行为是为了制止非法拘禁这种不法侵害,并且在合理的限度内,就属于正当防卫。 不过,正当防卫是有限度要求的。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就是说,在进行防卫时,不能超过必要的程度。比如,对方只是轻微地限制你的自由,没有使用暴力,而你却将对方重伤或者杀害,这可能就超过了必要限度。这一规定同样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所以,在面对非法拘禁时,我们虽然有权利进行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但也要注意把握好防卫的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