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诈骗罪不报案能获得赔偿吗?


在2024年,诈骗罪不报案是否能获得赔偿,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作出了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从法律途径来说,报案是启动刑事司法程序来追究诈骗者刑事责任以及附带民事赔偿的重要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报案,司法机关对诈骗案件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审判,被害人可以在这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诈骗者赔偿自己的损失。这种方式借助了国家公权力,能利用司法机关的调查手段去查明诈骗者的财产情况,更有利于被害人获得赔偿。 然而,如果不报案,被害人想要获得赔偿就只能通过自行与诈骗者协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自行协商要求被害人自己去找到诈骗者,并说服其主动赔偿。但在实际中,诈骗者往往不愿意主动退还财物,这种方式成功的难度较大。而提起民事诉讼,被害人需要自己承担举证责任,要证明诈骗行为的存在、自己遭受的损失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对于被害人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收集证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即便胜诉了,执行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诈骗者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被害人还是难以获得实际的赔偿。 综上所述,虽然不报案理论上也有可能获得赔偿,但从实际操作和保障自身权益的角度来看,报案并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要求赔偿,是更为可靠和有效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