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股是否会被明股踢出?


在探讨暗股是否会被明股踢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暗股和明股的概念。暗股,也被称为隐名股东,是指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股东。而明股则是指在上述文件中明确登记的股东。 从法律层面来看,暗股的权益是受到一定保护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这意味着,如果暗股股东与明股股东之间签订了有效的代持股协议,那么暗股股东的投资权益是有法律保障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暗股就不会被明股踢出。如果明股股东违反代持股协议的约定,擅自处分股权,或者在未经暗股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将暗股股东排除在公司决策之外,暗股股东可能会面临权益受损的情况。比如,明股股东可能会将股权擅自转让给他人,从而使暗股股东失去股东身份。 在这种情况下,暗股股东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暗股股东可以依据代持股协议要求明股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代持股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暗股股东可以要求明股股东支付违约金;如果没有约定违约金,暗股股东可以要求明股股东赔偿因其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其次,如果明股股东的行为构成侵权,暗股股东还可以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例如,明股股东擅自转让股权给他人,导致暗股股东的股权价值受损,暗股股东可以要求明股股东赔偿相应的损失。 此外,为了避免被明股踢出的风险,暗股股东在签订代持股协议时,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股权的处分权、收益分配权等。同时,暗股股东还可以要求在公司的章程中对自己的股东身份和权益进行明确规定,或者要求公司其他股东对代持股协议进行确认。 总之,暗股虽然存在被明股踢出的风险,但只要暗股股东与明股股东签订了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投资权益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