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时交了的定金能否退还,交定金有什么法律效力?


在买房过程中,定金是一个常见的概念。首先来解释一下定金的含义。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不超过20%),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替代物。它是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 关于交了的定金能不能退的问题,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如果是购房者违约,即购房者不想买房了,按照法律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例如,你交了定金后,因为自身原因不想买这套房子了,这种情况下,开发商有权不退还定金。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但是,如果是开发商违约,比如开发商将房屋卖给了其他人,或者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等,导致购房者无法实现买房的目的,那么购房者不仅可以要求退还定金,还可以要求开发商双倍返还定金。这同样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的规定。 另外,如果是因为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比如政策突然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 交定金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担保合同的履行上。定金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当一方违约时,定金就起到了惩罚违约方的作用;同时,对于守约方来说,定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损失,具有补偿性。它促使双方当事人都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总之,在买房交定金时,购房者一定要谨慎考虑,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