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子是否能够转让?


在我国,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子一般是可以转让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咱们得先了解土地使用权的类型,在我国,土地使用权主要分为出让和划拨两种。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子转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是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是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而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子转让,该法第四十条规定,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 此外,房子本身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转让。比如,房子的产权必须清晰,不存在权属纠纷;房子未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房子也不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内等。 所以,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子虽然通常可以转让,但具体能不能转以及怎么转,得看土地使用权的类型、房子本身的情况以及是否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如果在转让过程中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转让行为无效,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在进行房子转让时,建议提前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或者相关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以确保转让行为合法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