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离开现场后还能报警吗?
我之前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因为有点慌乱就离开了现场。现在冷静下来,想知道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报警处理这起事故,报警后会怎么处理呢?我心里很忐忑,希望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是可以报警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交通事故报警的相关概念。交通事故报警是指在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情况的行为。其目的是让交警部门及时介入,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处理后续的赔偿等事宜。 从法律依据来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相关内容。这表明,不管事故发生后多久,也不论当事人是否离开了现场,只要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都会受理。不过,第十六条同时也提到,如果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案件并通知报警人、举报人。 当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后再报警时,交警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事故现场还存在一些证据,比如车辆的痕迹、证人等,交警可以根据这些证据来查明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但如果离开现场导致现场证据缺失,可能会给事故责任的认定带来困难。 此外,如果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故意逃离现场,这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所以,交通事故离开现场后能报警,但要及时,并且如实向交警说明情况,以便交警准确认定事故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