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不立案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吗?
我遇到个事儿,我向工商所反映了一些商家的问题,工商所说不立案。但我觉得商家确实有违规的地方,应该受到处罚。我就想问问,工商所不立案的话,还能不能对商家进行行政处罚呢?我想弄清楚这里面的规定。
展开


在探讨工商所不立案是否可以进行行政处罚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立案和行政处罚的概念。立案是指行政机关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或接到的举报等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后,认为有违法事实需要追究法律责任,决定作为行政案件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而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九条明确指出,经核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立案:(一)有证据初步证明存在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二)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应当给予行政处罚;(三)属于本部门管辖;(四)在给予行政处罚的法定期限内。这表明立案是行政处罚的前置程序,只有符合立案条件的,才会进入后续的调查和处罚程序。 一般情况下,如果工商所不立案,意味着经过核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的条件,比如没有证据初步证明存在违法行为,或者虽然有违法行为但依据相关法律不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者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不可以进行行政处罚的。因为行政处罚需要遵循法定程序,立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没有立案就进行处罚,属于程序违法。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在后续的工作中,工商所又发现了新的证据,足以证明存在违法行为且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即使之前没有立案,也可以重新启动立案程序,进而进行行政处罚。但这并不是不立案就直接进行处罚,而是基于新的情况重新履行立案手续。所以,总体而言,正常情况下工商所不立案是不能进行行政处罚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