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能改成母亲的姓吗


离婚后孩子可以改成母亲的姓,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遵循相应程序。 首先,从法律规定上来说,《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表明,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这是基本原则。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九条规定,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养费,父或者母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当责令恢复原姓氏 。 如果孩子的生父同意孩子改姓,那么父母双方可以共同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通常这样就能办理改姓手续。这体现了父母双方对孩子姓名变更的协商一致原则,因为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属于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其姓名权的行使往往需要由监护人代为执行或经监护人批准。 要是孩子生父不同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生父长期不尽抚养义务,甚至存在遗弃、虐待孩子等严重损害孩子利益的行为,母亲一方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请求变更孩子姓氏。不过,这种情况下母亲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生父的不当行为,以及阐述改姓对孩子成长有利等多方面因素,法院会综合各种情况后作出判决。 另外,若孩子已经成年,其拥有自主决定是否修改姓名的权利,可自行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 总之,离婚后孩子改姓不是随意就能进行的,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来操作,保障各方权益。 相关概念: 无行为能力人: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在法律上他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就属于无行为能力人。在姓名权行使方面,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代为行使权利 。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在法律中,很多行为的判定需要考虑是否违背公序良俗,比如自然人选取姓氏时,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就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