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工伤是否可以仲裁?
我在工作中受了伤,和单位签的是劳务合同。我想知道这种劳务工伤的情况能不能通过仲裁来解决问题,仲裁的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仲裁结果有没有法律效力等,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在讨论劳务工伤是否可以仲裁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劳务关系和工伤的概念。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报酬的社会关系。而工伤通常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不过在劳务关系中,准确的说法应是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如果劳务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当发生劳务工伤纠纷时,是可以根据该仲裁条款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这意味着双方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就已经达成一致,若之后出现纠纷,愿意将其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然而,如果劳务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那么就不能直接申请仲裁。此时,提供劳务者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纠纷。比如,老张与某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在工作中受伤,合同里没有仲裁条款,那么老张就需要去法院起诉该公司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等特点。自愿性体现在是否选择仲裁以及选择哪个仲裁机构等都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专业性是因为仲裁员往往是各个领域的专家;灵活性则表现为仲裁的程序等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若要申请仲裁,当事人需要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劳务合同、相关的证据材料等。仲裁机构受理后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