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未设定行政处罚时,地方性法规能否给予行政处罚?
我遇到个事儿,当地有个地方性法规规定了一项行政处罚,但我查了查,相关法律里并没有设定这个处罚。我就想知道,在法律没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有没有权力这么做啊?我有点拿不准,所以来问问。
展开


在探讨法律未设定行政处罚时,地方性法规能否给予行政处罚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行政处罚和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简单来说,就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还没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的制裁。而地方性法规则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作出了明确规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也就是说,在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当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设定行政处罚时,地方性法规是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这是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情况差异较大,赋予地方性法规一定的行政处罚设定权,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实现地方治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不过,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也不是毫无限制的。它必须遵循上位法优先的原则,不能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如果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超出了其法定权限,或者与上位法的规定相冲突,那么该行政处罚规定就是无效的。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不合法,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向有关机关提出审查建议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总之,地方性法规在一定范围内有设定行政处罚的权力,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