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期间,经营者可以实施集中吗?
我所在的公司正在进行经营者集中的事宜,目前处于审查阶段。我不太清楚在这个审查期间,公司能不能正式实施集中。不知道法律对于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想了解一下审查期间到底可不可以实施集中,会不会有什么法律风险。
展开


在审查期间,经营者一般是不可以实施集中的。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这一规定。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经营者集中。简单来说,经营者集中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营者通过合并、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等情形。比如,两家公司合并成一家新的公司,或者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从而控制该公司,这些都属于经营者集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该法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这就意味着,当经营者集中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必须要先向相关机构申报,经过审查之后才能实施集中。 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呢?这是因为经营者集中可能会对市场竞争产生影响。如果一些大型企业之间随意进行集中,可能会形成垄断,限制市场的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所以,通过审查来判断该集中是否会排除、限制竞争是很有必要的。 在审查期间,经营者实施集中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如果经营者违反规定在审查期间实施集中,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但即便如此,也是要经过审查并得到许可之后才能实施集中。 总之,在审查期间,经营者通常不可以实施集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等待审查结果。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