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去过外地会被查得到吗,缓刑期间要注意什么?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缓刑期间去过外地是否会被查得到这个问题。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并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机构会对缓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通常情况下,缓刑人员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如果你在缓刑期间未经批准去过外地,是存在被查出来的可能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多种方式可以追踪人员的行踪。比如通过交通出行记录,像飞机票、火车票、长途客车票等购票信息,还有住宿登记记录,当你在外地酒店等场所登记入住时,这些信息都会留存。此外,电子支付记录、监控摄像头等也可能留下你去过外地的痕迹。一旦社区矫正机构发现你未经批准离开规定区域,可能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这就明确了缓刑期间的基本要求。 那么,缓刑期间具体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缓刑期间不能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一旦再次犯罪,不管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将面临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理。比如,原本被判缓刑的是盗窃罪,在缓刑期间又犯了诈骗罪,那么就会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刑罚合并起来重新量刑。 第二,要服从监督。这里的监督主要是指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按照要求定期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如实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不能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否则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服从监督,从而影响缓刑的执行。 第三,要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一般来说,需要定期书面或者口头报告自己的活动轨迹、工作情况等。例如,你换了工作,就需要及时向考察机关报告新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等信息。 第四,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有些缓刑人员可能因为犯罪的性质等原因,考察机关会限制其与某些特定人员会见或者通信。比如,因参与非法组织犯罪被判处缓刑的,可能就不允许与该非法组织的其他成员会见或通信。 第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必须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如果你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需要去外地,一定要提前向考察机关提出申请,说明去外地的原因、时间、地点等信息,在获得批准后才能前往。如果擅自离开,情节较轻的可能会被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总之,在缓刑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珍惜来之不易的缓刑机会,积极改造自己,争取顺利度过缓刑期,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