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结束后能否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我有个官司,庭审都结束了,我才突然想起对方的主张好像过了诉讼时效。我就想问问,这时候我还能不能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啊,不知道法律上允不允许。
展开


庭审结束后能否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诉讼时效抗辩是什么意思。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而诉讼时效抗辩就是当事人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拒绝履行义务的一种抗辩。简单来说,如果对方的权利主张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你就可以以此为理由进行抗辩,不用再履行相关义务。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这意味着法院不会主动去审查诉讼时效的问题,需要当事人自己提出抗辩。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如果在一审期间未提出,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除非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对于庭审结束后才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如果是在一审庭审结束但还未作出判决,提出抗辩存在获得法院支持的可能性,但法官会综合全案情况判断是否准许。若一审已经判决且进入二审阶段才提出,没有新证据的话,法院大概率不会支持。所以,庭审结束后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受到诸多限制,关键在于是否在合理的诉讼阶段以及是否有新证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