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给孩子花费的票据能否认定为抚养费?


在探讨有给孩子花费的票据能否认定为抚养费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抚养费的概念。抚养费,通俗来讲,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为孩子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的费用,以此保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那么有给孩子花费的票据是否就能认定为抚养费呢?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情况来看。 如果双方在离婚协议或者法院判决中,明确约定一方平时为孩子的各项支出可以抵作抚养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花费的票据是可以认定为抚养费的。比如,双方约定每月男方支付1000元抚养费,但男方在当月给孩子买衣服、学习用品等花费了800元,且有相应票据,同时又支付了200元现金,这种情况下,这些票据对应的花费是可以算作抚养费的。 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约定,仅仅一方单方面认为有花费票据就等同于支付了抚养费,这是不被法律认可的。抚养费通常需要有明确的支付方式和金额,以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稳定得到满足。例如,法院判决男方每月支付1500元抚养费,男方却用给孩子买零食、玩具的票据来抵,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花费具有随意性,不能保证孩子每月都能得到稳定的生活、教育等费用支持。 此外,如果一方为孩子的大额支出,如支付了昂贵的学费、医疗费等,并且有票据证明,这种情况下可以与对方协商,看能否将这部分支出计入抚养费。若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 总之,有给孩子花费的票据不一定能直接认定为抚养费,关键要看是否有相关约定以及实际情况是否合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建议在离婚时对抚养费的支付方式、金额等作出明确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