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继承后还可以撤销吗
我在处理家里遗产时,之前放弃了继承,现在有些后悔,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撤销之前放弃继承的决定,想具体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以及有哪些条件限制。
展开


放弃继承后不一定可以撤销。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这就表明,从时间上看,如果想撤销放弃继承,必须是在遗产处理之前。一旦遗产已经处理完毕,那么放弃继承的决定通常就不能撤销了。 其次,在遗产处理前或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比如,若能证明当初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像受到欺诈、胁迫等,导致该法律行为无效、可撤销,或效力未定而未被追认,那么法院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撤销。 另外,如果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认定放弃继承的决定可撤销。 再者,如果是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后,转为法定继承,要是全体法定继承人同意的,也可以撤销放弃遗嘱继承行为。不过,虽然存在可撤销的可能性,但放弃继承的表示一旦作出,原则上是对表示人有拘束力的,毕竟这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不能随意变更。所以,综合来说,在遗产处理前,有一定机会通过法定程序和合理理由来尝试撤销放弃继承的决定,但遗产处理后一般就不行了。 相关概念: - 意思表示瑕疵:就是说做出意思表示的时候,不是出于真实、自愿的内心想法,可能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像被欺骗、被强迫等情况,导致做出的决定不符合自己原本意愿。 -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指的是只要一方当事人做出意思表示,不需要其他人同意,这个行为就能产生法律效力。比如这里继承人放弃继承,只要自己做出了放弃的意思表示,一般就产生相应法律后果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