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之后还能赎罪吗?
我前段时间因为一时冲动故意犯了罪,现在特别后悔,每天都活在自责里。我想知道,像我这种故意犯罪的,还有没有机会赎罪啊?我不想一直背负着这个罪名过一辈子,希望能得到法律上的指引。
展开


在法律的视角下,故意犯罪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况。例如,张三明知道用刀伤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还是用刀伤害了李四,这就是故意犯罪。 当一个人故意犯罪后,是存在“赎罪”的途径的。这在法律上主要体现在犯罪后的一系列行为表现,会对量刑和罪犯改造产生影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例如,王五故意盗窃后,主动到公安机关交代了自己的盗窃行为和赃物的去向,这种自首行为就是一种积极的“赎罪”表现,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 还有立功表现也是重要的“赎罪”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比如,赵六在故意犯罪后,向警方提供了其他犯罪团伙的关键线索,帮助警方破获了重大案件,这就属于立功,能获得法律上的从轻处理。 另外,在服刑期间,罪犯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这也是法律给予故意犯罪者通过积极改造进行“赎罪”的机会。比如孙七在监狱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加劳动改造,还发明了一项对监狱生产有帮助的小工具,就符合减刑的条件。 所以,故意犯罪后并非没有“赎罪”的机会。法律既有着惩罚犯罪的一面,也有着鼓励罪犯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的一面。只要犯罪者真心悔悟,积极采取符合法律规定的行动,就有可能获得法律的宽容和从轻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