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拆除时能获得拆迁安置补偿吗?


小产权房拆除时能否获得拆迁安置补偿,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小产权房。小产权房通常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没有办理相关的土地出让手续,也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所以也被称作“乡产权房”。由于其土地性质和建设手续的特殊性,小产权房的权益保障与合法的商品房有所不同。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的使用和房屋建设有明确规定。集体土地一般是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集体建设,如果在集体土地上建设非农业用途的房屋,并且没有经过合法的审批程序,就可能属于违法建筑。对于违法建筑,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所以,如果小产权房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在拆除时通常是不能获得拆迁安置补偿的。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有些小产权房虽然没有完整的产权手续,但建设是经过了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地方政策允许的,或者相关部门存在管理上的疏漏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拆除小产权房,征收方可能会考虑给予一定的补偿,但补偿的标准和方式可能会与合法房屋有所不同。比如,可能只对房屋的建筑成本进行适当补偿,而不包括土地价值等其他方面的补偿。另外,如果小产权房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并且是用于满足村民的居住需求,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村民可能会获得相应的安置,如重新分配宅基地等。 总之,小产权房拆除时能否获得拆迁安置补偿不能一概而论。被拆迁人如果遇到小产权房拆迁的情况,应当及时了解当地的拆迁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要求拆迁方对房屋的性质进行合法、合理的认定。如果对拆迁补偿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如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