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一致后是否还可以起诉?
我和对方就一件事协商一致,达成了某种协议。但之后我觉得协议对我不太公平,或者对方没有按照协议履行。这种情况下,我还能不能去法院起诉对方呢?想了解下相关法律规定。
展开


在协商一致后,一般情况下是还可以起诉的。协商一致通常是双方达成了某种协议,比如赔偿协议、和解协议等。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协议本质上是一种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协议后,该协议就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效力。如果双方都按照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那么就不会产生纠纷。然而,如果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当事人仍然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种情况是协议存在可撤销的情形。例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如果在协商过程中存在欺诈等行为,当事人可以起诉要求撤销该协议。 另一种情况是对方不履行协议。当双方达成协议后,一方不按照协议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协议,并承担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还有一种情况是协议本身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协议的内容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通过起诉来确认协议无效,并解决相关纠纷。 所以,协商一致后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起诉了。当事人在遇到上述这些情况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