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范围如何确定?
我开了一家营利性医疗机构,不清楚该怎么确定经营范围。我想知道确定经营范围有什么标准和流程, 是根据医疗机构的设备、人员,还是有其他的规定呢?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营利性医疗机构,指的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这类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其经营范围的确定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机构的合法运营,也影响着患者的权益保障。
从法律层面来看,确定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营范围有明确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同时,第十五条指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意味着,医疗机构的经营范围要通过合法的登记程序来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确定经营范围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人员资质。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其经营范围应与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匹配。比如,拥有口腔科专业医师的机构,才能开展口腔科相关的诊疗服务。
其次是设备设施。医疗机构所拥有的医疗设备决定了其能够开展的业务范围。以医学影像科为例,如果没有相应的CT、MRI等设备,就不能将相关的影像诊断服务纳入经营范围。
此外,还需遵循相关的医疗行业规范和标准。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要求,对医疗机构的经营范围进行审核。例如,一些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开展。
确定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范围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 虑人员、设备、法规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