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了之后还能起诉吗?
我之前有个纠纷去法院申请立案,法院已经立案处理了。但现在我发现还有一些新的情况和诉求,不知道在已经立案的情况下,我还能不能针对这些新情况再去起诉,这种情况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
展开


在探讨立案后是否还能起诉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立案和起诉的基本概念。起诉指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法院通过审判来给予保护的行为。而立案则是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受理该案件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如果已经立案的案件是基于同一事实、同一法律关系和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就违反了“一事不再理”原则。“一事不再理”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这意味着,一旦法院对某个案件作出了生效裁判,当事人就不能就同一事项再次起诉。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即使已经立案,仍然可以再次起诉。比如,在立案后发现了新的事实。新的事实是指在原诉讼过程中并不存在、也未被发现的事实。当出现这种新事实时,当事人可以基于此再次向法院起诉。此外,如果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在某些条件下也是被允许的。根据法律规定,原告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增加、变更诉讼请求。要是超过了举证期限,通常需要经过法院的准许。 综上所述,立案后能否起诉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在于判断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以及是否存在新的事实、能否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等因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