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解除后还能起诉吗?
之前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已经处理解除了。但后来发现有些赔偿问题当时没考虑周全,现在还能不能就这些问题去法院起诉呢?不太清楚交通事故解除后起诉是否有相关限制,希望了解一下。
展开


在交通事故解除后,通常情况下是可以起诉的。这里需要先明确“交通事故解除”的含义,一般指的是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认定完毕,双方可能已经达成了某种赔偿协议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也就是说,只要在诉讼时效内,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比如在交通事故中,若达成的赔偿协议显失公平,或者后来发现有新的伤情、损失等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处理。 不过,在实际起诉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具体情况。如果之前已经在交警部门的调解下达成了赔偿协议,并且已经履行完毕,想要起诉改变结果可能相对困难。法院会审查协议是否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可撤销的情形。若存在这些情形,法院可能会支持撤销协议并重新审理赔偿问题。 另外,起诉时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比如新发现的伤情需要有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等;新的财产损失要有相关的票据等。只有证据充分,法院才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交通事故解除后一般能起诉,但要注意诉讼时效和证据的问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