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调解后还能起诉要原利息吗


欠款调解后是否还能起诉要原利息,这得视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如果调解协议里清楚地规定了利息的支付方式和金额,并且双方都在协议上签字确认了,那么调解协议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得按照协议内容去履行。在这种情形下,要是调解协议规定了要支付原利息,欠款方就得按协议支付。这是因为民事合同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就应当遵守。《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调解协议符合合同的构成要件,所以对双方有约束力。 然而,如果调解协议中没有明确提及原利息的支付问题,或者调解协议没有得到双方签字确认,那么欠款方可能就不用按照调解协议支付原利息。此时,债权人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去追讨原利息的,比如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要是欠款方没有按照调解协议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即便调解协议里没说利息的事儿,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也就是说,债权人有权要求欠款方支付逾期利息。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债权人决定起诉,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比如借款合同、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借款事实和约定利息情况的材料。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相关概念: 意思自治原则:就是民事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简单说,就是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自己可以决定和别人怎么签合同、怎么约定事情。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导致义务人可以获得抗辩权,权利人可能会丧失胜诉权的一种法律制度。就是说如果过了诉讼时效才去起诉,对方以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可能就不支持权利人的诉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