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是否可以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


在探讨单位是否可以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单位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 从法律规定来看,单位是可以成为过失犯罪主体的。我国《刑法》中有不少条款体现了单位过失犯罪的情形。例如,《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该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二)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四)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五)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这个罪名中,如果单位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没有按照规定执行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从而引起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就构成了单位过失犯罪。 再比如,《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单位,如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过失,如疏忽了质量标准等,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也构成单位过失犯罪。 从上述法律规定和具体罪名可以看出,单位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是能够成为过失犯罪主体的。当单位的决策或行为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并且符合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单位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来说,对于单位过失犯罪,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相应的刑罚。这样的法律规定旨在规范单位的行为,促使单位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履行应有的注意义务,避免因过失给社会带来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