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破产了工人能拿到拖欠的工资吗?


在单位破产的情况下,工人是有可能拿到被拖欠的工资的。下面为你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工资债权的性质。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从法律层面来看,工人对单位享有的工资债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债权,在破产清偿顺序中具有优先性。这是因为工资是劳动者维持生活的基本来源,保障工资债权的实现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益至关重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工人的工资债权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优先于一般的普通债权受偿。 不过,能否实际拿到工资,还得看单位破产财产的状况。如果破产财产足够支付破产费用、共益债务以及所欠职工的各项费用和补偿金等,那么工人被拖欠的工资就能够得到全额清偿。但要是破产财产有限,在支付完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所有职工的工资,那么工人可能无法拿到全部拖欠工资,只能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清偿。 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当单位进入破产程序后,工人要及时向破产管理人申报自己的工资债权。申报时,要提供能证明自己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工资数额等相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这样破产管理人才能准确核实工人的工资债权情况,从而在破产财产分配时给予相应的保障。 总之,虽然单位破产了,但法律赋予了工人优先受偿工资的权利。工人要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配合破产程序的进行,最大程度争取拿到被拖欠的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