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判缓刑的几率大吗?
我朋友参与了一起犯罪活动,他在里面是从犯。现在案子到了审判阶段,家里人都很担心他。想问问从法律上来说,从犯判缓刑的几率大不大呀?我们也不太懂法律,就想了解下这种情况一般会怎么判。
展开


在探讨从犯判缓刑的几率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从犯和缓刑。从犯,指的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比如说,在一起盗窃案中,主犯实施了入室盗窃的行为,而从犯只是负责在门外望风,那么这个望风的人就是从犯。缓刑则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简单来讲,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从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也比主犯要低。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了适用缓刑的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从犯本身由于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较小,往往更有可能符合“犯罪情节较轻”这一条件。同时,从犯在案发后如果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退赃退赔,一般也会被认定为有悔罪表现。所以,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从犯获得缓刑的几率相对主犯来说是比较大的。 然而,具体到每个案件,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犯罪的性质、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如果犯罪性质恶劣,即使是从犯,也可能不符合缓刑的条件。比如在一些暴力犯罪、毒品犯罪中,即使是从犯,法院也可能因为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而不判处缓刑。另外,如果从犯有前科,或者在犯罪过程中有一些恶劣情节,也会影响其获得缓刑的几率。 总之,从犯判缓刑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简单地说几率一定大,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来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