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控制的特点和原则有哪些?


目标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用于控制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它的特点和原则。 ### 目标成本控制的特点 1. **市场导向性**:目标成本控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上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减去企业预期达到的利润目标,来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这就像是我们去市场卖东西,先看看大家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东西,再想想自己要赚多少钱,剩下的就是我们生产这个东西可以花的成本。例如,一款手机在市场上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是 3000 元,企业希望每部手机赚 500 元,那么这部手机的目标成本就是 2500 元。《企业成本管理办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目标成本控制的市场导向性,但企业成本管理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行成本规划,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2. **全员参与性**:目标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员工,每个人都要为实现目标成本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研发部门要在设计产品时考虑成本因素,生产部门要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销售部门要在销售环节降低成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经营管理应当保障全体股东的利益,而有效的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保障股东利益,这就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成本控制。 3. **全过程性**:目标成本控制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确定目标成本,并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在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也要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好比建造一座房子,从设计图纸开始就要考虑成本,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各项费用,房子建好后销售和后续维护也要注意成本。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规定强调了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性,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 目标成本控制的原则 1. **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进行目标成本控制时,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比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了质量较差的原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下降,销售不畅,这就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合理核算成本和收益。 2. **全面性原则**:目标成本控制要全面覆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项费用。企业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例如,企业不仅要控制生产成本,还要控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全面性原则符合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有助于企业实现整体成本的有效控制。 3.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目标成本控制中,要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并将成本控制的效果与他们的利益挂钩。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比如,如果一个部门完成了成本控制目标,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都支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管理效率。 4. **动态性原则**: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目标成本控制也需要具有动态性。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成本和成本控制措施。例如,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企业要及时调整目标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如寻找新的供应商、优化生产工艺等。动态性原则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保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