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犯罪具有什么特征?


合同诈骗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特征: 首先,在行为主体方面,合同诈骗犯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实施合同诈骗,就是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对方;单位实施合同诈骗,则是以单位名义进行相关欺诈行为,所得利益归单位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只要实施了合同诈骗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其次,从主观故意来看,犯罪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也就是说,他们从一开始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没打算履行合同义务,而是想通过合同骗取对方的钱财。比如,一些不法分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故意让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签订合同并交付财物。这种故意的心理状态是合同诈骗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 再者,在客观行为上,合同诈骗犯罪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虚构事实,比如编造根本不存在的项目、单位等,以此诱使对方签订合同;隐瞒真相,故意不告知对方重要的事实情况,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假冒身份,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资质证明等与对方签订合同。《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列举了几种合同诈骗的行为方式,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等。 最后,关于危害后果,合同诈骗犯罪会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破坏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这种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被害人的财产损失,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诚信体系。因为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交易方式,合同诈骗犯罪的存在会让人们对合同交易产生不信任感,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犯罪,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主体、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和危害后果等多个方面的特征。如果您怀疑自己遭遇了合同诈骗犯罪,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