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凭证有哪些特征,与执行中止有哪些本质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债权凭证的特征。债权凭证是由人民法院发给债权人一种书面凭证,是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现有财产经强制执行后仍不足清偿债务时所制作的。
债权凭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债权凭证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放的。当法院经过调查,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者现有财产执行后仍无法还清债务时,就会向债权人发放债权凭证。这体现了债权凭证与司法执行程序的紧密联系。二是债权凭证是对债权人权利的一种证明。它证明了债权人对被执行人享有债权,且该债权经过了法院的执行程序确认。债权人凭借债权凭证,可以在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三是债权凭证的效力具有不确定性。债权能否最终实现,取决于被执行人未来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被执行人一直没有财产,那么债权凭证可能就无法实际发挥作用;但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债权人就可以通过它来主张自己的权利。
接下来,我们看债权凭证与执行中止的本质区别。执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特殊情况消失后,再恢复执行。
从适用条件来看,债权凭证的发放是在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现有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情况下。而执行中止的适用范围更广,比如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 等情况都可以导致执行中止。
从法律效力上看,债权凭证是对债权人权利的一种固定和确认,它意味着执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的终结,但债权人的权利依然存在且可在条件具备时恢复执行。而执行中止只是执行程序的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并没有终结,一旦导致中止的情形消失,执行程序会立即恢复。
从两者的目的来说,债权凭证的目的在于既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执行程序的过度拖延,提高司法效率。执行中止的目的则是为了应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保证执行程序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这也为执行中止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总之,债权凭证和执行中止在法律性质、适用条件、法律效力和目的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区别。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解除劳动合同微信通知是否有效?
怎样申请强制执行手续?
破产清算可以撤诉吗?
省级职工有慢病,辞职后能转市医保吗?
社会保障业务规范是什么?
有限责任公司是实收资本还是股本?
安全保障义务归责原则是什么?
盗窃枪支弹药是否构成盗窃罪?
民用航空飞行证让乘客报销油钱是否违法?
用别人的营业执照经营会有什么后果?
小孩一岁 半离婚会判给谁?
盗窃案庭审后多久判刑结束?
在医院怎么问医生医生会告诉胎儿性别?
可代位行使的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包括哪些?
一人重伤属于什么事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相关案件是如何规定的?
交通事故机动车安全技术的司法鉴定是怎么做的?
司法机关不立案该如何解决?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