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流转政策是怎样的?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也就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把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在中国,关于土地流转有不少重要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法律。该法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依法、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确保农地农用;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或者资质;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多种。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则是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入股是指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 土地流转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程序。流转双方应当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时有关补偿费的归属;违约责任等内容。此外,土地流转合同要向发包方备案,如果是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对于受让方,也有一定的要求。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禁止闲置、荒芜耕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同时,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总之,土地流转政策旨在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进行土地流转时,相关方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