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份额可以不均等?
我家里涉及到遗产继承的事儿,我知道法定继承人一般是均等分配遗产,但听说有些情况份额可以不均等。我就想了解下,到底在哪些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份额可以不均等呢?这对我们家的遗产分配很关键。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法定继承中,通常情况下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不过,依据法律规定,在一些特定情形下,法定继承人的份额可以不均等。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这些情况。
首先,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这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比如,某位法定继承人因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且生活十分困难,在分配遗产时就会适当多分一些,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了这一点。
其次,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如果某个继承人在被继承人生前长期照顾其生活起居,承担了主要的扶养责任,或者一直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在分配遗产时可以适当多分。举例来说,儿子一直和年迈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悉心照料父亲的饮食起居,在父亲去世后分配遗产时,该儿子就有可能多分。这一规定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第三款中有体现。
再者,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如果继承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对被继承人进行扶养,但却拒绝履行扶养义务,那么在分配遗产时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女儿有稳定的收入和居住条件,但对年迈的母亲不管不顾,在母亲去世后分配遗产时,她可能会少分甚至不分遗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 条第四款对此进行了规定。
另外,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法定继承人之间可以就遗产分配问题进行协商,如果大家都同意不按照均等份额分配遗产,那么这种协商结果是受到法律认可的。这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
总之,在法定继承中,法定继承人的份额并非绝对均等,法律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