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的情形都有什么?


从轻处罚,简单来说,就是在法律规定的处罚幅度内,选择相对较轻的处罚。比如法律规定某罪的量刑是3到7年有期徒刑,从轻处罚可能就会在3到5年这个区间来判。减轻处罚则是在法定的处罚幅度以下进行处罚。例如某罪法定最低刑是3年有期徒刑,减轻处罚就可能判低于3年有期徒刑的刑罚。 在刑法中,有不少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首先,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这是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认知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次,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同样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基于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状况。另外,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从犯,按照《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还有一些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比如,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由于其生理缺陷可能影响其对行为的判断,根据《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外,在行政处罚方面,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等,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相关概念: 从轻处罚:在法定刑限度内判处较轻刑罚。 减轻处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预备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分子。 未遂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