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庭审程序的20个操作节点是怎样的?
我最近要参与一场民事诉讼,听说庭审程序有20个操作节点还有138个步骤指引。我心里特别没底,想知道这20个操作节点具体是什么,每个节点都有啥作用,会对我的案子产生啥影响,希望能有详细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民事诉讼中,庭审程序的20个操作节点是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流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第一个操作节点是庭前准备。在这个阶段,法院会确定开庭时间、地点,并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这就好比一场比赛前要确定时间和场地一样,让各方都做好准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二个节点是宣布开庭。审判长会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这一步骤是正式开启庭审的标志,让当事人清楚自己在庭审中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如果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对方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就可以在此时提出回避申请。
第三个节点是法庭调查。这是庭审的重要环节,当事人需要陈述案件事实,提供证据。法院也会对证据进行质证和审查。简单来说,就是双方把自己的理由和证据摆出来,让法官看看谁的更有道理。《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第四个节点是证人出庭作证。如果有证人,证人需要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知道的情况,并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询问。证人的证言对于查明案件事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