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作假会怎么量刑?
我最近遇到个民事纠纷,对方居然提供了假证据。我很生气,想知道这种在民事案件里提供假证据的行为,法律上会怎么量刑呢?我就想了解清楚对方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展开


在民事案件中,如果出现证据作假的情况,涉及到的法律规定和后果与刑事犯罪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证据作假,也就是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这里的伪造证据是指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而毁灭重要证据则是将对案件有重要证明作用的证据故意销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就包括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对于罚款和拘留的具体适用,法院会根据情节轻重来判断。情节较轻的,可能只是进行罚款。罚款的金额,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如果情节相对严重一些,法院可能会采取拘留措施,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要是证据作假的行为达到了构成犯罪的程度,那么就可能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来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针对刑事诉讼中的特定主体。而在民事诉讼中,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普通诉讼参与人证据作假的罪名,但如果其行为符合其他犯罪构成要件,比如通过证据作假进行诈骗等,也会按照相应的罪名进行处罚。 总之,在民事案件中证据作假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这也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