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审判所适用的程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规定: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审理范围: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二审法院主要围绕上诉人上诉请求涉及的内容进行审理,但如果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审理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 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审理期限: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裁判结果:二审法院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了解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规定,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二审程序中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无锡烂尾楼该如何维权?
租房租了一天不想租了该怎么办?
如何申报工伤的赔偿?
醉驾肇事逃逸该如何进行赔偿?
嫌疑人逮捕后多久宣判是有效的?
留置和双规有什么区别?
合法租赁如何解除合同?
法律服务热线是免费的吗?
哪些场所禁止携带犬只进入?
《粮食安全法》是哪一年实施的?
出口应征税货物需要什么文件?
公司帮补交个人所得税会比个人补交高吗?
行政拘留可以带什么物品?
欠款不还起诉后被告不理睬该怎么办?
股东的继承人是否可以申请解散公司?
新生儿几个月可以买居民医疗保险?
个体户是否可以给员工交生育险?
开荒地土地补偿款由谁来承担?
买卖合同双方的义务与责任是什么?
已 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