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有哪些案例?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在房地产交易中较为常见,下面为您介绍一些典型案例及相关法律分析。 案例一:开发商逾期交房。李先生与某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了交房日期。然而,到了交房时间,开发商却未能按时交房,且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李先生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逾期交房的违约责任,比如支付违约金等。 案例二:房屋质量问题。张女士购买的商品房在入住后不久就发现墙面出现裂缝、屋顶漏水等质量问题。她多次与开发商沟通维修事宜,但开发商拖延处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所以,张女士可以要求开发商在保修期内进行修复,如果开发商拒绝或拖延,她可以自行修复并要求开发商承担费用。 案例三:开发商虚假宣传。王先生看到某开发商宣传的楼盘有大型商场、优质学校等配套设施,便签订了购房合同。但交房后发现这些配套设施并未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如果开发商的宣传内容构成了合同的一部分,且存在虚假情况,王先生产生了误解并签订合同,那么他可以主张撤销合同,并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案例四:面积误差纠纷。赵先生购买的商品房合同约定面积为100平方米,但实际测量面积只有95平方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所以,赵先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开发商退还相应的购房款。 总之,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购房者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纠纷时,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与开发商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