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买房陷阱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买房涉及到大量资金和复杂的流程,确实存在不少陷阱。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买房陷阱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虚假宣传陷阱。开发商为了吸引购房者,可能会夸大楼盘的优点,比如承诺小区内会有豪华的配套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等,但实际交房时却无法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购房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依据此法律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责任。
其次是定金陷阱。有些开发商在购房者还未充分了解房屋情况时,就诱导购房者支付定金。一旦购房者后期因为某些原因不想购买该房屋,开发商就会以定金不予退还为由,迫使购房者继续履行购房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所以,购房者在支付定金前一定要谨慎考虑。
再者是产权陷阱。有的房屋可能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比如房屋存在多个共有人,但只有部分共有人签字卖房;或者房屋已经被抵押、查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 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购房者在买房前一定要仔细核实房屋产权情况,避免陷入产权纠纷。
另外,合同陷阱也较为常见。开发商可能会在购房合同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加重购房者的责任,减轻自己的义务。比如,合同中对开发商的违约责任规定得很轻,而对购房者的违约责任规定得很重。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理解或者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与开发商协商修改。
最后是质量陷阱。有些房屋在交付时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如墙面裂缝、漏水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购房者在收房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房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开发商解决。
总之,购房者在买房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仔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遇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qq诈骗被录了视频真的会发,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如何承担以及如何计算?
醉驾吊销驾照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因女方出轨离婚是否能要精神损失费?
北京拆迁户都很有钱吗?
固定资产折旧怎样计算?
医保卡丢了是否可以补办?
出了抚养费,孩子有义务赡养父母吗?
营业执照办公户需要什么资料?
丈夫诈骗,妻子名下的房产会被没收吗?
宝宝办理护照需要什么材料?
如何打印一整月的报关单?
车证不符出了事故该怎么处理?
女方在刑事诉讼期间可以离婚吗?
旧城改造是否可以强制拆迁?
比较简单的会计假账识别方法有哪些?
拐卖小孩未遂是否会被判刑?
我国是否应撤回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 约》“合同形式”的保留?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