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内部控制问题有哪些?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以下为你介绍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问题。 首先是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权力制衡失效。举个例子,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人员高度重合,那么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就可能流于形式。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规定,该法明确要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各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其次是风险评估环节。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不能及时识别和评估内外部风险。例如,对于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外部风险,以及内部人员舞弊、流程漏洞等内部风险,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合理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再者是控制活动问题。授权审批制度不严格是常见现象。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如果没有明确的授权审批流程,就容易出现越权操作的情况。比如,员工未经授权擅自进行大额资金的支出,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这也违反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授权审批控制的相关要求。 信息与沟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不畅,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例如,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可能会出现生产与销售脱节的情况。同时,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了信息与沟通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最后是内部监督方面。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是普遍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如果受制于管理层,就难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审计法》和相关审计准则都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职责作出了规定,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综上所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多种常见问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