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有哪几种常见情形?


合同无效指的是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简单来说,就是这份合同从法律角度看是不算数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同无效情形。 首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他们没有能力对合同的内容和后果有足够的认识和判断,所以他们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就像一个五岁的小孩去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这显然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因为五岁小孩根本不具备理解和处理这样复杂合同的能力。 其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合同”,表面上签了一个合同,但双方心里都清楚这不是真实的意思,只是为了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比如逃避税收、骗取贷款等。例如,甲乙双方为了少交税,签订了一份价格明显低于实际成交价的房屋买卖合同,这份合同就是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是无效的。 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法律和行政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制定的,合同不能违反这些规定。比如,一份买卖毒品的合同,毒品交易本身就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所以这样的合同当然是无效的。不过,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情况来判断了。 第四,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合同不能违背社会的基本道德和公共利益。比如,一份约定进行赌博活动的合同,赌博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这样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最后,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合起伙来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种合同是不被法律认可的。比如,公司的两个股东恶意串通,签订一份合同转移公司资产,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这份合同就是无效的。 总之,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同是否存在上述无效情形,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如果对合同的效力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